安徽理工学校学习沈浩同志先进事迹专题
专题首页 先进事迹 学习活动 相关网站 学校首页
优秀村官
  沈浩,安徽省萧县人,毕业于铜陵财经学院,1986年参加工作,先后担任安徽省财政厅副主任科员、主任科员、副调研员,2004年2月作为优秀年轻党员干部被选派至小岗村担任党支部书记。在小岗工作期间,先后荣获全国农村基层干部“十大新闻人物”特别奖、安徽省第二批选派干部标兵、安徽省改革开放“三十人三十事”先进个人、“全国百名优秀村官”等称号。

生平简介

  沈浩,男,1963年出生,2009年11月6日去世。安徽滁州市凤阳县小岗村党支部第一书记,为省财政厅派驻小岗村的选派干部,在小岗村村民中享有很高的声誉。2004年到小岗村工作以来一直为小岗村的发展兢兢业业,先后为村里修了公路、为散居的26户村民集中盖了住宅楼并在村里成立大包干纪念馆。
   沈浩在小岗村住下来了,一住就是几年。处处为村里谋规划、办实事,大年三十还泡在村里,几年来一直租住在村民家中。
   2006年底,沈浩在小岗村任职三年届满,村民强烈要求把沈浩留下来,二十多年前集体按下手印的故事再次在小岗村发生。村民派了十个代表,按下手印到安徽省组织部、财政厅要求沈浩留在小岗村,再带领他们干三年。
   办工业、兴商贸 、科学种田,以市场经济的头脑发展种植、养殖和高效农业……六年来,沈浩为带领着小岗村做了太多的事。农家乐生态游促进小岗村振兴发展,“大包干”纪念馆每年接待各地游客万余人次……

  2006年,小岗村跻身2005年度“全国十大名村”,2007年初,小岗村被授予安徽省乡村旅游示范点称号,一个美丽、和谐、富裕、文明的的社会主义新小岗重新向世人展示着它独有的魅力。

   2009年11月6日,江河含悲、小岗村动容。沈浩在小岗村临时租住的房子内去世,年仅46岁。
   应小岗村村民强烈请求,沈浩同志亲属同意将沈浩同志骨灰安葬在小岗村公墓。

 
沈浩在中外农民创业论坛发言
 发布日期:2010/1/13 8:15:41 发布者:[办公室]  来源:[新华网]  浏览:[]  评论:[ 字体:   

小岗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沈 浩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

    大家好!

    感谢组委会给我提供这么一个与大家交流学习的平台和机会!感谢社会各界对小岗村的关心和支持!

    我叫沈浩,来自“大包干”的发源地——凤阳县小岗村,现任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今年9月30日,胡锦涛总书记前往小岗村视察指导工作。小岗村的发展变化,给总书记留下了深刻印象,得到了总书记的肯定和赞许;对于小岗村的未来,总书记也提出了殷切期望,希望小岗人民齐心协力,“努力把农业生产搞上去,把文化生活搞丰富,把村庄环境搞整洁,使日子过得一天更比一天好!”

    总书记在10.1前夕、在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召开之际亲临小岗村视察,不仅是对小岗村的肯定,更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对“三农”工作的关心和重视。今天,杨凌农高会举办以“高新科技?特色农业?规模效益”为主题的中外农民创业论坛,加强交流,增进合作,对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借此机会,我把小岗村的基本情况向各位领导和嘉宾做一简要介绍。

    小岗村位于安徽江淮分水岭的凤阳县。“大包干”之前,小岗村是个有20个农户、115人的生产队;1993年,小岗生产队与相临的大严生产队合并成立小岗行政村,2007年底有112个农户、486个农民;2008年3月,凤阳县进行行政村区划调整,小岗村与相临的石马、严岗村合并,成立了新的小岗行政村,现辖23个村民小组,849户,人口3823人。

    一夜间的巨变

    “大包干”之前,小岗村十分贫穷,是个典型的“三靠村”:吃粮靠返销、用钱靠救济、生产靠贷款。全村几乎人人讨过饭。

    小岗村地处偏远,生产条件较差,旱灾频繁,加之当时“一大二公”的生产体制,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1978年冬,小岗村18位农民以“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在一纸“包产到户”契约上按下鲜红手印,实行了农业“大包干”。这一“按”竟成了中国农村改革的第一份宣言,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小岗村因此被誉为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农业“大包干”给小岗人带来了新生!农民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1979年,小岗生产队粮食总产高达13.3万斤,相当于1955年到1970年15年粮食产量总和;油料总产3.5万斤,相当于过去20年的总和;当年就上交国家粮食6.5万斤,是自全国合作化23年来第一次向国家交售余粮,人均纯收入400元,是1978年22元的18倍。小岗人正确的抉择从此告别了贫穷,解决了温饱问题。

    二十年的徘徊

    随着“大包干”在全国的广泛推行,极大的调动了广大农民发展生产的积极性,粮食生产获得了迅猛发展。80年代中后期,由于全国粮食生产出现了结构性过剩。许多乡村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个体私营企业,走上了一条强村富民之路。而小岗村由于长期偏重粮食生产,缺乏二次创业的激情和勇气,改革开放的前二十年,多次错过了发展的大好良机。可谓“一夜越过温饱线,20年未过富裕槛”。1979年一年,小岗村农民人均纯收入比上年绝对增长370多元,增加了17倍;而1980年到1992年,13年净增100元,只有500元;1998年仅1800元,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近十年的发展

    随着农村经济的繁荣与发展,全国各地先后出现了一批各具特色的名村、强村。使小岗人看到了自身的差距和发展的不足,也激发了小岗人创新发展的动力和激情,继续坚持大胆探索,勇于创新,积极寻求加快发展、建设美好家园的有效途径。

    1、示范带动,培育发展葡萄特色产业

    小岗人坚持在放活土地使用权,着力培育发展特色产业上寻求新的突破。1999年,小岗村主动与江苏省张家港市长江村加强交流、开展合作,并缔结为“姊妹村”,希望借助长江村来带动小岗的发展。2001年,长江村流转了村民80亩土地,投资建起了葡萄示范园,通过示范引导,使农民学会了种植技术,看到了种植效益,较好的带动了葡萄产业的发展。目前,小岗村90%以上的农户种植了葡萄,面积达600多亩,葡萄种植已成为小岗村的特色主导产业,仅此一项,全村农户人均可增收2000元以上。

    2、引智引才,培育发展双孢菇产业

    为解决产业发展人才缺乏、信息不畅的问题,小岗村积极实施人才引进的大胆探索,在凤阳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2006年,从安徽科技学院首批引进三名大学生到小岗村创业,发展双孢菇生产,大学生的落户不仅给村民带去了先进的理念和技术,而且提高了村民发展新产业、对接大市场的能力和勇气。两年来,小岗村先后引进了23名大学生,带动了16户农民加入创业的行列。目前,村里已发展双孢菇大棚179个,占地150亩。

    3、积极招商引资,发展新型工业

    近年来,小岗村充分发挥自身的品牌优势,大力实施招商引资,走工业强村之路,先后引进了中国小岗面业、钢构厂、节能电器公司、医疗器械公司等多家企业,并规划建设了小岗新型工业园,采取企业自己投资和村里统一建设标准化厂房租赁等方式,吸引客商到小岗投资兴业。一方面可增加村级集体收入,同时方便村民就地进厂务工,增加他们的工资性收入。

    4、着力发展文化旅游业,带动第三产业

    小岗村是全国农村改革发源地、“安徽省农家乐示范基地”、“安徽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前往小岗参观考察的人员络绎不绝,发展文化旅游业具有良好的条件和基础。我们精心策划,不断挖掘潜力,积极发展小岗村红色旅游、生态农业观光游和农家乐等旅游项目,丰富旅游产品。先后建成了“大包干”纪念馆、当年农家茅草屋、村民文化广场等旅游休闲景点。为使游客吃住在农家,村里专门出台了扶持政策,鼓励村民发展“农家乐”旅游,增加农民的旅游收入。2005年来,小岗村年均游客量近2万人。

    在产业加快发展的同时,小岗村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群众的生活质量显著提高。建起了居民小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农贸市场等,安装了有线电视和数字电视,家家用上了自来水,实现了宽带网络进村,修通了小岗村对外连接的快速通道。组建了群众性文艺队伍,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村民人均收入一年迈上一个新台阶,2007年人均纯收入达6000元。

    面对加快发展的新目标、新任务,小岗人民信心满怀,特别是胡锦涛总书记亲自视察小岗村,给小岗带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也更加坚定了小岗人创新发展、建设新农村的信心和决心。我们将团结带领全体村民,坚持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弘扬“大包干”精神,以思想解放为先导,勇于探索,积极推进农村改革创新与发展;以村庄和土地综合整治为突破口,开展农民宅基地置换建新房和土地综合整治,优化土地使用结构,促进产业化、集约化经营,改善人居环境,加快中心村建设;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建设工业集中区,发展新型工业,就地转移农民,让农民拥有土地财产收益权,努力走出一条发展新经济、建设新村庄、富裕新农民的新路子。力争到2012年,小岗村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0亿元、集体收入100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达10000元的目标。

    最后,再次感谢组委会的各位领导,感谢社会各界长期以来对小岗村的关心和支持。在此,我谨代表小岗村广大人民诚挚地邀请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前往小岗村检查指导、观光作客!

    谢谢大家!

    2008年11月5日



 

 
安徽理工学校办公室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