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雨纷飞,万人送别好书记。 2009年11月8日,省优秀选派干部沈浩的骨灰,回到了小岗村。这个钢铁一样的汉子,竟因积劳成疾,猝然离去。
思念中,沈浩留给小岗人的形象依然那么生动:这个省城来的选派干部,却没有一点城里人的样,他能把身上的衣服脱给瑟瑟发抖的贫困户,他能灰头土脸扑在工地上修路,他能白天黑夜敞开大门接待村民来访,他能六个年头如一日一心探求小岗的富裕路……
生前,他用敬业奉献赢得了群众的普遍赞誉;身后,他树起了共产党员爱民为民的光辉形象。
98个红手印留住选派干部
2004年2月,作为全省第二批选派干部,沈浩从省财政厅来到小岗村,任小岗村党支部第一书记。等待他的,却是村民们的质疑:一个省城来的年轻人,到基层“镀金”就走,能改变小岗的面貌吗?
踏入小岗,沈浩也有几个想不到:想不到名满天下的小岗村,竟只有一条泥土路通往外界,自来水还没入户;想不到小岗村这么穷,村里负债运行,人均年收入也只有2300元。
北方汉子沈浩没有被困难吓倒。沈浩想,要想得到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就必须融入小岗,踏踏实实干几件事。他一到村里,就挨家挨户找人谈心,听听群众想什么、盼什么。一个多月,沈浩将当时全村100多户人家走访了两遍。
修路的事情,让村里人开始重新掂量这个选派干部。友谊大道以东1.2公里的泥巴路要改造成水泥路,一开始打算对外招标,报价最少的也要四五十万元,沈浩召集村民精打细算,决定由村里租机械、村民出工自己修。一身泥巴一脸灰,沈浩天天泡在工地上扛水泥,拌砂浆,手上磨出了水泡。
“有一次,车子轧倒了水泥模板,刚拌好的水泥熟料漏出来,沈浩找不到锹,竟用手把水泥熟料一趟趟捧回路基,还说,别把这么好的料子糟蹋了。我们看出来这个书记吃得苦、受得累,从内心里接受了他。”“大包干”带头人之一关友江回忆说。
路修好了,大伙儿一合计,整整省了近20万元。
沈浩到小岗之前,村里少数集体资产长期被占用,群众有怨气。沈浩请来法律顾问,依法收回了20间集体办公房、2台推土机和农用机具等集体资产。村民们竖起了大拇指:这个选派干部真不简单,他是干实事的人!
1978年,小岗村18户村民按下那石破天惊的“红手印”。2006年,98位小岗村民又集体按下了手印,为的是挽留任职已满即将离开的沈浩同志。
对于去和留,沈浩心里也十分矛盾,毕竟家里有90多岁的老母亲,爱人工作繁忙,上中学的女儿转学在萧县读书,自己身为家庭的顶梁柱,却没有负起照顾家庭的责任。另一方面,他对小岗已产生深厚感情,眼看着小岗的事业刚刚起步,他又怎能辜负小岗人民的信任!当组织上征求沈浩意见时,他选择了留下。
他带领小岗人再掀改革浪潮
来到小岗任职,“大包干”纪念馆是沈浩经常去的地方。
那一张生死契约,那一组令人震撼的群雕,都向沈浩传递着深沉的使命感。
为中国改革做出伟大贡献的小岗,“先行”却未能“先富”。小岗的尴尬,正是小农经济式微的缩影。当年连杀头、坐牢都不怕的小岗人,能否以“大包干”的勇气进行改革,彻底改变落后面貌?沈浩觉得,既然组织上把自己选派到小岗,自己一定要带领小岗人民致富。
加强组织建设,健全工作制度,修路打井,沈浩兢兢业业地经营着小岗。然而,要使小岗有一个大的飞跃,土地问题是不可回避的矛盾。
各自守着自家的一亩三分田,就无法发展现代农业,更无法吸引投资,引进企业。在沈浩的带领下,小岗开始探索土地流转,实行规模经营。村民先后成立蘑菇、葡萄等多个专业产销合作社,联起手来闯市场。一些招商引资企业的陆续落户,唤醒了这个名村沉睡的活力。
作为农村改革的试验田,过去小岗以分田单干而著名,现在搞土地流转是否意味着否定了以前的成绩?风言风语的质疑、一些人的不理解,让沈浩担荷着巨大压力。
打退堂鼓,不是沈浩的性格。为了小岗的大发展,他必须顶住压力。 “过去分田搞大包干是改革,现在搞土地流转也是改革。不论分还是合,都是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啊! ”沈浩带着村里的党员干部、群众代表和“大包干”带头人到华西、大寨、南街等名村考察学习,要给小岗人“洗脑”。
“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现代农业;加快设施建设、发展旅游业;跳出小岗求发展、着力办好工业园”,“三步走”规划一步步改变着小岗。从去年起,小岗的招商引资出现“井喷”势头,2009年1月,小岗村与美国GLG集团、瑶海、天下一碗、从玉菜业签下四份投资大单,项目全部建成后,将形成60亿元的年产值。2008年,小岗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600元,是2003年的2.87倍。告别了小农经济的小岗,活力四射。
2008年初,严岗、石马两村与小岗并村,并建立了党委。经过选举,沈浩担任了村党委第一书记,不久又以高票当选村委会主任。群众的信任让沈浩更加忘我地工作。
“以前的小岗人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捧着‘第一村’的金招牌还富不起来,如果没有沈书记,就没有小岗的今天啊! ”大包干带头人严金昌激动地说。
曾担任过村书记的严俊昌,真心服了这个年轻的村书记:“他是知识型的村干部,推行改革有胆识,发展经济有本事,不服不行啊! ”
他心中装着百姓冷暖
到小岗村近6年来,沈浩一直租住在村民家里,生活极为简朴。
在村民眼里,大大咧咧的沈浩不讲吃,不讲穿,到群众家走访时,看到剩饭扒一碗,就把一顿饭对付过去了。一件羊毛衫穿得很旧,还舍不得扔掉。“我问沈书记,你怎么比我们农村人还不讲究?他笑着说,我本来就是农村长大的,不需要那么多讲究。 ”房东马家献说。
沈浩对自己“抠门”,对群众则很大方。石马村民组殷广勇妻子痴呆,一家四口人住着破房子,生活很苦。沈浩第一次到他家就掏出200元钱给了殷广勇,并给他们家照了一张全家福。这张照片至今还摆在沈浩房间的桌子上,没来得及送出。
关友林全家6口人,4位智障,沈浩在走访时发现关友林的儿子衣裳单薄,抖抖索索,立刻把身上的棉衣脱下来给他套上。这个总是被人瞧不起的智障孩子露出开心的笑容。
毛凤英老大娘家庭困难、常年生病,沈浩在家庭走访中发现后,立即把她送到了医院,跟院长说:“老人不容易,尽管给她治疗,等出院了我来结账! ”
群众安危、冷暖是他最大的牵挂。一个大雨滂沱的夜晚,沈浩想到住在危房中的村民徐庆山,冒雨去看。由于泥路湿滑,沈浩的鞋子掉了,他干脆脱掉鞋,赤脚来到徐庆山家,动员他连夜搬出去。直到把徐庆山安排好住处,沈浩才一手撑伞一手拎着鞋子离开。
“他的房门始终是敞开的,连晚上也不关死,群众有事找他,随时都可以直接进到房间。他重情重义,能把一颗心捧给别人,没一点个人计较。 ”沈浩的同事赵家龙说。
“他和我聊天时说过,每当看见农村里可怜的老人,就会想起自己90多岁的老母亲,他的手机屏幕上一直放着老母亲的照片。可他把对家人的牵挂和爱心,转化为对更多百姓的爱。”小岗村党委书记金乔含着泪说。
今年年底,沈浩的第二个任期又将结束,9月24日,小岗村186名群众再次按下红手印,要求再次挽留下这个带头人。
“你给我们透个实话,到年底,你还愿意留下来吗? ”在一次工作会议上,大包干带头人严金昌半开玩笑地问。
“只要小岗人民欢迎我,我愿意一辈子留在小岗! ”沈浩爽朗地笑道。没想到一语成谶。
在小岗村民的请求下,沈浩的骨灰被安葬在小岗村。这个优秀的选派干部,以特殊的方式永远留在了小岗这片热土上。(记者李揽月 周连山 罗 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