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首页 活动动态 政策法规 改革探索 学校首页
图片新闻
组织机构

  2011年教学质量年领导小组
组长:李文钢
副组长:吕维山、郭之纯
成员:章耀忠、张平、董金启、董安明、张定成、张勇、朱振宇、朱丹、严贵宝



 
关于成立2011年教学质量年领导小组的通知
 发布日期:2011/5/4 8:40:34 发布者:[办公室]  来源:[本站]  浏览:[]   字体:   
分享到
校字[2011]13号
 
关于成立2011年教学质量年领导小组的通知
 
各处室: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为树立质量意识,进一步转变教学观念,全面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经校长办公会议研究决定,2011年为我校“教学质量年”。为扎实做好教学质量年各项工作,确保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现成立2011年教学质量年领导小组。成员如下:
      组长:李文钢
      副组长:吕维山、郭之纯
      成员:章耀忠、张平、董金启、董安明、张定成、张勇、朱振宇、
      朱丹、严贵宝
 
      附:安徽理工学校教学质量年活动方案
 
 
 
                                    安徽理工学校
                                    2011年3月31日
安徽理工学校教学质量年活动方案
 
      2011年是我校“教学质量年”,学校将紧紧围绕“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这一主线,以创建国家示范中职为契机,以教风学风为抓手,牢固树立质量意识,进一步转变教学观念。高标准、严要求、分阶段推进我校教学工作更加健康有序地开展。为此,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党的教育方针,遵循职业教育规律,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学校教学工作全局,牢固树立质量意识,以创建国家示范中职为契机,全面推进教学改革;深入研究职业教育教学规律,积极创新教学管理体制,进一步提高我校教学工作质量,为实现学校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主要工作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做好中青年教师的培训、进修、培养、社会实践工作,进一步落实教师带教制度,充分发挥教研室在培养青年教师中的主导作用;加强2011年新进教师岗前培训工作。做好教师,特别是新进教师和青年教师进行教育基本理论、教学方法等培训,提高新进教师和青年教师教学素养。
      (二)加强课程与专业建设,提高办学质量与水平。实行课程与专业建设主任负责制,抓好2011年校、市、省三级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做好新专业申报和2011级专业教学计划制定、审定工作。
      (三)强化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进行各专业培养方案的修订,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管理,扩大实习基地,采取多样化的实习模式,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四)加快实验实训设备和电化教学设备建设,改善实践教学条件和课堂教学条件。
      (五)加强课堂教学管理,创新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三、具体工作
      (一)严格执行新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
      1.强化课堂教学环节。教师必须提高教学质量意识,严格遵守教师教学行为规范,认真制订和执行教学进度计划;授课计划要体现学生作业、教师辅导、答疑安排等内容;教学内容要科学、充实,突出实践性;正确处理师生关系,课堂上对学生从严要求,严格学生上课考勤,致力于学生文明习惯与学习习惯的培养,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
      2.强化课堂教学规范。加强学生专业思想教育和学习规范教育,加强对旷课、迟到、早退的处理,强化课堂纪律,端正课堂行为;建立班主任、任课教师、学生会“三位一体”的学风检查机制,促进课堂规范建设。
      3.严格课程考核管理。提倡考核形式多样化,注重学生实践技能考核;克服教而不导现象,加强课内课外辅导工作,提倡辅导学生掌握知识点和专业技能;部分课程建立试题库教学资源,进一步推行教、考分离,校内统考,实现以证代考,促进考试改革不断深入,试行学分替代制度。
      4.严格教师课堂教学管理,严格教师调、代课和请假制度。老师做到进校佩戴胸卡,课堂教学不得迟到、早退,杜绝学生上课玩手机、睡觉和教师课堂接手机,吸烟等现象的发生。
      (二)开展一系列的教学评估活动。做好“学生评教”工作和每学期教学情况综合测评工作,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务处、学生处、实训中心、团委、后勤等部门定期联合召开学生代表座谈会制度,及时了解学生对学校教学、管理、后勤等方面的意见与建议,及时改进各项工作。
      (三)加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与教研室建设,切实落实听课制度,强化教学督查和中层干部值班巡查制度,确保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正常运行。加强教研室建设,确保学校、教务处、实训中心、教研室教学运行管理的正常化和有效性。
      (四)严格考试管理制度。加强考风建设,严格考场纪律,坚持校级领导巡考制度。进一步抓好主要课程的考试和高职班毕业论文设计管理工作。
      (五)拓宽教学信息沟通和反馈渠道。加强各班级学生教学信息员队伍建设与管理,将学生反映的合理建议和意见核实后反馈给有关部门或任课教师。不定期地召开教师座谈会,听取教师对教学及教学管理的意见和建议。
      (六)开展示范课、公开课等专题活动,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1)开展示范课教学活动;(2)开展公开课教学活动;(3)组织学生参加2011年职业技能比赛、开展校内第三届学生技能大赛、老师说课比赛、学生读书月等系列活动;(4)精品课程开发活动;(5)教师到企业实践和社会调查活动;(6)请企业专家到学校开设讲座。
      (七)不断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八)在11级新生中试行“2+1”培养方案,即学生在校期间掌握两项体育技能和一项艺术技能。
      四、实施步骤
      “教学质量年”活动按照“着眼长远、分段实施、持续推进”的思路,分三个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宣传发动(2011年3月)
      (一)3月上旬,组织研讨、制定教学质量年活动实施方案。
      (二)3月下旬,各教学部门根据《学校教学质量年活动方案》,制定召开部门教学质量年动员会议;教学部门和学生管理部门结合本部门实际情况,讨论现阶段教育教学工作中教与学存在的问题;学生管理部门召开学风建设会议和学风建设主题班会,提出部门、班级活动实施细则,制定本部门、班级《部门(班级)教学质量年活动实施方案》;教务处、学生处、团委负责起草学分替代制度方案和“2+1”培养方案。
      组织学习教师教学规范、教学管理制度、实训管理制度、学籍管理制度,提高对教学质量年活动的认识,营造教风、学风建设氛围。
      第二阶段:深入开展(2011年4月—12月)
      (一)4月,完成校级精品课程申报评审。完成2011年新专业申报。组织学生参加省级技能大赛。
      (二)5-6月,教学常规检查(重点查课堂教学效果和实践教学效果)。组织学生评教。布置校级教研论文工作和07级高职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在10级各专业试行学分替代制度。
      (三)6-7月,组织教师示范课教学。2011年春季学期教师教学情况综合测评。2011级专业教学计划制定与审定。
      (四)8月,组织中青年教师到企业实践和社会调查。组织新进教师岗前培训,完成新进教师带教工作。
      (五)9-10月,组织教师公开课教学。组织教师说课比赛。开展学生读书月活动。开展教学方法大讨论。
      (六)10月,完成本年度电子、会计电算化等实训设备采购、安装。
      (七)10-11月,教学常规检查(重点查课堂教学效果和实践教学效果)。组织教师说课比赛。开通学校教学资源网。
      (八)11月,组织学生评教。完成07级高职答辩工作。
      (九)12月,2011年秋季学期教师教学情况综合测评。完成校级教研论文评审。举行第三届学生技能大赛。
      第三阶段:总结提高(2012年1月)
      检查教师质量年活动方案落实情况,进行专项教学评价和总结,召开年度教学工作会议。
      五、工作要求
      (一)强化领导,落实责任。“教学质量年”活动开展的成效如何关键在于领导的重视程度。教学部门和学生管理部门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学校教学工作的年终考核要着重对“教学质量年”活动的考核。教学部门和学生管理部门要把宣传贯彻落实“教学质量年”活动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工作的重点,把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作为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教学部门和学生管理部门的“教学质量年”活动实施计划、活动工作总结分别于4月30日、12月30日交分管校长;各班级的“教学质量年”活动实施计划、活动工作总结分别于4月30日、12月30日交学生处,学校组织人员抽查进展情况。
      (二)加强宣传,形成氛围。学校网站要开辟专栏,宣传“教学质量年”活动,牢固树立“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意识,促进学校教学工作水平的提高。
      (三)突出主体,注重实效。要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要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教学活动中,不断提高教学效果;学生要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学习中,不断提高学习成效。教学部门应以研教、学生管理部门应以研学为主要内容开展活动,切实做到研究内容专题化,研究形式多样化,研究结果实效化,活动要做到定时间、定内容、定研究主题;有活动计划、有活动记录、有原始资料积累、有教研活动小结。
      (四)齐抓共管、真抓实干。各部门在制度制定、资源保障上要实行教、学优先,切实落实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要把教、学工作各个环节及需要采取的具体措施研究透、抓到位。
 
 
 
 
 
二0一一年三月三十一日


 

 
安徽理工学校网刊中心 By TinY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