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首页 活动动态 政策法规 改革探索 学校首页
图片新闻
组织机构

  2011年教学质量年领导小组
组长:李文钢
副组长:吕维山、郭之纯
成员:章耀忠、张平、董金启、董安明、张定成、张勇、朱振宇、朱丹、严贵宝



 
关于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发布日期:2011/5/12 9:10:19 发布者:[办公室]  来源:[本站]  浏览:[]   字体:   
分享到
朱振宇
 
      从事了多年的教育之后,现在很多老教师包括我自己都面临着不适应当前职业教育现状的问题。如何适应当前职业教育特点,有效组织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下面我谈谈自己一些肤浅的看法,供领导和同行参考,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首先还是一个理念问题。现在我们搞职教的大部分人还在采用过去教学对象是优质生源时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管理模式,采用了不适合当前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对于教学对象是优质生源的普通高中,教学的方式主要是备课本,备教学大纲,其教学目标是高考出成绩。而我们现在职业教育的对象是中考和高考淘汰下来的学生,这些孩子的学习基础差,注意力不集中,有不少学生的行为习惯也很差,如果我们仍然采用普高的教学模式,备教材,备大纲,去传授知识,必然不符合当前的职业教育特点,因为职业教育是要把原来分数不高的学生培养成对社会有用的技能型人才,而不是淘汰选拔的教育。既然我们无法改变当前的教学现状,那我们只有改变我们自己的教学理念,不要只去备教材,备大纲,而去备学生、备企业,以适应当前的职业教育现状,达到传授职业理念,传授技能的目的。改变对差生的观念,按部就班是不行的,不进行教学改革,不改变评价机制也是没用的。
      教育教学改革,核心是课程教学改革,课程教学的改革,主要是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现在我们职业学校教师最大的困惑是教学内容不符合企业实际情况,也没有找到一种符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
先来看看我们的课程设计,我们的课程主要是按专业目标来设置的,为达到专业目标而开设的这些课程都是经过有多年教学经验的专业教师和企业工程人员认真讨论而确定的,应该说是比较合理的,但我们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忽略了一个最基本的事实,即职业教育应该是就业教育。我们的课程设置虽然合理,但并没有做到教学内容与企业的需求接轨,这里有两个方面问题:其一是课程设置是否体现了紧紧跟上产业发展步伐,顺应了市场的需求,企业真正需要的技能型人才应该具备有那些技能?其二是课程内容是否紧贴专业目标?对我们的学生来说,可能很多知识和技能是学非所用,而对教师来说,则有无的放矢的感觉。
      因此需要校领导给以关注,使教师能深入到就业岗位的第一线,了解企业需要什么样的技能人才,了解技术发展状况,做到有的放矢,学以致用。同时我们也要加强课程教研活动,改革教学内容,在授课计划中体现因材施教,因需施教的思想。由于我校机械类专业的师资队伍较弱,外聘和校聘的教师较多,如何有效地开展教研活动,也是一个困难的问题。
      再来谈谈教学方法。由于职业学校教师主要是工科院校而不是师范院校毕业,大部分教师缺乏心理研究和教学法研究的能力,也就造成了教学方法与学生的特点脱节。在职业学校就读的孩子,他们大部分不是对职业教育有兴趣,而是应试教育的失败者,被迫来接受职业教育的。如果我们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他们必然在心里产生抵触,要是他们有继续学习的能力,他们不就上了普通高中吗?正是因为文化基础差,学习习惯不好,我们才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采用适合他们特点的教学的方法。现在职业教育有很多有特色的教学法,比如:“双元制教学、项目式教学、案例教学等”,主要是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应对职业教育,这些都只能借鉴,不能照搬照抄,我们应结合自己学校的生源状况组织教学。学校应采取措施,鼓励广大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多用语言、情感去震撼学生,上出特色课,精品课。并象成立教学督导小组一样成立教学研究机构,帮助和指导教学改革。
最后来谈谈课程评价机制。这里也有两个方面:对学生的评价和对教师的评价。
      第一方面是对学生的评价。目前我们对学生的评价主要是看考试成绩,试想我们的学生如果连一个请假条、一个报告都不会写;车刀不会装,量具不会用,螺丝向左转还是向右转都不知道,考试通过又有什么用。因而对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评价方式要仔细进行研究,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让学生也要有成就感。
      第二方面来看看课程评价。首先,我们来谈谈课程评价的经典标准及其问题。现在,对课程进行评价,通常要靠督导或同行听课打分。听课打分表上的项目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1)专业内容熟练正确、重点突出、难点分散、语言流利且富有感染力、逻辑思路流畅、教态自然、板书精心设计。
      (2)教学符合计划进度、教学文件齐全、多媒体使用得当。
      (3)课堂管理好、能够教书育人。等等。
      这种常规的评价方式存在两个问题。一是评价方式不合理。用随机抽样听课的效果来概括整个一门课的质量,似乎不大合理。工作产品的质量检查,例如一百个灯泡,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选取其中的五个,以样本的质量计算出全体产品的质量,这是可以的。但可以随机抽样的前提是产品的每个个体是一样的,可是一门课中的每次课却各不相同,不能用一次课的质量推断另一次课,也不能用几次课的质量推断整门课。课程教学评价应当采用另外的、更加合理的方式。二是评价内容不合理。看看上述评价内容,所有的项目考察的都是教师,上课质量似乎只与教师“讲”得好不好有关。其实,课程的效果首先要看学生,看学生“学”得好不好。学生是否有兴趣,是不是积极参与并动手动脑,课后在能力上得到实质性提高,这才是好课。教师讲得好,只是必要条件,不是充分条件。现在的事实是,用传统标准衡量,教师讲得可以,但教学效果一塌糊涂,这样的课程比比皆是。所以,仅以教师讲课的水平来评价课程的质量和效果是不全面的。
      所以,我们要为课程评价设立新的标准,第一条就是课程效果的评价要以学生为主体,不是以教师为主体。以学生为主体还有第二个含义,那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必须充分调动起来。课程评价新标准的第二条是职业教育课程应当突出“能力目标”。职业院校的学生不是来泛泛地接受知识、积累知识的,而是来学习实用就业能力的,他要能在未来职业岗位上,解决实际问题的。职业教育教师观念上一个最大的误区就是“有了知识,就有能力。”事实上,知识与能力之间不但不等同,而且有一道深沟,这道沟只能用“实训”来填平。因为知识可以传授,而能力是无法传授的,只能靠训练。目前的职业教育教师自己大多从普通高校毕业,受的都是“知识目标”教育。所以一般想象不出课程的“能力目标”是什么样。教师平时上课、备课的注意力都放在如何传授知识、如何积累知识上;所有的课堂活动都是为了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巩固知识,没有考虑过“能力训练”的问题。所以,课程的能力目标问题,是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之一。课程评价新标准的第三条是能否用恰当的任务进行能力训练。这是课程能力目标的直接结论。能力不能传授,只能用做事来训练。最好能够直接解决未来职业岗位上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要熟悉学生的职业岗位,知道那里的问题、项目、任务。教师在课上,要带领学生去完成任务,而不是仅仅讲授一本书。这又回到了前面讲的课程设置要符合企业的实际的问题。一门好的职业教育课程必定有明确的任务。学生兴高采烈地跟随教师完成这些任务,练出办事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练出自学的能力,学到相关知识,获得实际成果,产生由衷的成就感和自信。
      职教专家戴士弘教授提出的课程评价新标准的三个原则:①能力目标;②任务训练;③学生主体。看看我们今天教师的实际课程,执行的往往是相反的原则:①知识目标;②问答习题;③教师主体。不管教师自己上课讲得多么好,多么符合课程评价的经典标准,如果不符合上述原则,这样的课程就是新时代职业教育的不合格课程,上这样课程的教师就是不合格教师。在一个学校里,校领导(教学管理)的评价标准,就是全校教师实际的努力方向,所以组织全体干部、教师对新教学观念、方法的学习、研究、培训就显得特别重要。如果沿着这个新的方向推进全校的教学改革,那么旧的教学管理方式必须改革,旧的评价标准必须改革,甚至旧的用人政策都要改革。
      既然要改革,要发展,人的因素就成了关键,教师是教育发展的决定因素。国家要发展,教育是关键,教育要发展,教师是关键。在中职层次,我校教师的基本素质是毋庸置疑的,关键是如何调动教师的积极性,让教师在教学改革中发挥主导作用,创造一种适合当前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使教师在参与过程中有收获。有了成绩,就要给以表彰,使教师们有成就感。要提高职业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体现教师的成就感,对职业教师的评价就不能沿用普高的评价机制和评价标准,比如评职称不能只靠论文和学生考试成绩,指导学生在技能赛中获奖的老师就应该优先。即要以人为本,更要考虑职教的目的。

 



 

 
安徽理工学校网刊中心 By TinY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