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徐州


    作者简介:许徐州,原安庆商校(现安徽理工学校)693班学生                      
    五十年对于历史来说,只是短短的一瞬间,但对于人来说却是一段漫长的历史长河。
    现在想起来,刚进安庆商校时的情景还历历在目,那时学校地处安庆市北部,即现在的集贤路上,周边全是菜地和庄稼,人烟稀少、一片荒凉,夏日的傍晚还能听见阵阵的蛙鸣声。我家当年住在振风塔附近,上学完全靠步行,走一趟有六、七里路,但在当时我一点也不觉得累。
    安庆商校隶属省商业厅,是一所省级重点中专学校,专门为全省商业系统培养财务管理人员。学校实行半工半读和供给制,读书、吃饭不但不要缴钱,还另给每位学生补贴伙食费,第一年每人每月9元钱,第二年10元钱,第三年11元钱,吃饭8人一桌,桌长轮流当,伙食很好,周末还要加餐,星期天不上课。每月同学们都将领到的这点伙食费用于买书、看电影,甚至还能把这点钱交给家长贴补家用,左邻右舍都很羡慕我们。我们十分珍惜这段时光,刻苦努力地学习,那个年代社会风气好,同学们都很团结,互相帮助,共同进步,从不打架闯祸。
    我是安庆商校的第一批学子,建校之初,学校条件有限,各方面都很简陋。学校除了按正常的教学计划,全面系统地教学商业基础知识和财务会计专业知识外,珠算课是我们的必修课,每天一节课,老师要求很严格,我们每天反复练习打百子和口诀,一加一,二加二,三下五去二,口诀背得滚瓜烂熟,算盘打得叭叭响。老师为了提高我们的珠算技能,经常在晚自习时突然进行考试,加减乘除四大题,每大题又有四小题加减乘除,位数均在八位数以上,每次考试十分钟,时间一到,老师就关灯打着电筒收卷子,有时数字算好了在算盘上都来不及抄到卷子上,老师就是这样用心良苦,提高我们的学习成绩和技能。在安庆商校毕业的学生个个都能打得一手好算盘,在单位都是顶呱呱的财会人员。另外学校还有定期地安排学生参加建校劳动,如到庆丰窑厂运砖,其实砖厂离学校很远,当时没有交通工具,学校把任务分到各班,老师又把任务分到各组,每个人都有任务。大家积极地想办法去完成任务,肩挑背扛,手上肩上都磨起了血泡,但是大家毫无怨言,意气风发,斗志昂扬,不时唱起欢快的歌声。其中还有同学把家里的板车、父亲单位的汽车借来,使我们提高了劳动效率,不仅把全班的运砖任务全部完成,而且还超额完成任务,收到老师和校长的表扬。
    除此之外,我们还经常到一些商业系统单位实习。我先后去过百货公司,综合布店、仓库、饭店等,从实习中我们学会了如何销售,如何去当一名合格的营业员,如何量布、扯布、打包、清理仓库等等。真正地把课堂上老师教的知识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为我们毕业走入社会打下了良好、坚实的基础。
    一九六六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了,我参加了学校的红卫兵,并被选为学生代表赴北京接受党中央毛主席接见。随着运动不断深入,运动步入了歧途,全国出现了停课闹革命和打、砸、抢的乱局。安庆也未能幸免,学校的一些激进分子把校长、老师拉倒操场进行批斗游街,挂牌戴高帽子,甚至进行体罚和殴打。就当时的黄恩跃校长患有严重的痔疮,脸色蜡黄也未能在这次灾难中幸免。看着黄校长痛苦的呻吟,憔悴而绝望的表情,我义愤填膺,不顾一起的上前给校长松了绑,但我也被几个激进分子恨恨地揍了一顿。多年后黄校长调任安庆市商业局长,在一次商业系统会议上还提及了此事并打听我的下落。而我还是后来听见参加会议的同学提及此事,当时的我早已把那件事忘记了。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老师培养了我们,就是我们的再生父母,我们理应尊重老师,感恩老师,永远记住老师对我们的谆谆教导。
    一九六九年我从安庆商校毕业,分配到池州地区工作,在商业部门工作了十年。一九七九年调入安庆地区建设银行工作。期间我抽空去看望黄校长,他对我的工作成长非常关心,勉励我要好好工作。随后黄校长也经常和我提及文化大革命期间受迫害的事,我都会淡淡一笑,我觉得每一位有良知的人都会这么做。
    参加工作之后,为了提升学历和素质,更好的投身工作之中。我还抽时间看书,学习,考取大学,取得了大学本科文凭及高级职称。
    一九七九年以后,我一直在金融系统工作,先后任科长、办事处主任、企业法人、党组书记等职,并光荣地当选十四届人大代表。为党和国家工作了四十年,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和先进工作者。我的一生光明磊落,谦虚谨慎,勤奋工作,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每当回想起五十年前在学校学习的情景,心中油然生起一种对母校的崇敬和怀念!是母校培养了我、教育了我。我所走过的路程,我所取得的成绩,是与母校的教诲分不开的。
    光阴荏苒,岁月流逝,不知不觉中我已进入花甲之年。前几年,我已办理的退休手续,目前在家颐养天年,享受天伦之乐。但是对母校的怀念始终没有忘却!